自卫反击战,连长中枪身亡,军区副参谋长迎接骨灰:他是我的儿啊
1979年3月下旬,我国正式宣布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
,当即就开始从越南境内撤兵,同时将在
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战士们的遗体护送回国,接受最高规格的告别仪式
。
遗体接受仪式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缓缓地走到了其中的一幅遗像前,
他的面容克制而隐忍,但眼眶里已经泛出了点点莹光。
罗荣
身后,许多参加遗体告别、瞻仰仪式的人看到这一幕都不禁感到惊诧,难道那位
年仅26岁就牺牲的年轻战士竟然是新疆军区副政委的儿子吗?
护送遗体回国的战士们看见眼前这一幕,一时间也对自己的罗副连长更加尊敬,因为在越战期间,
罗粤宁只说自己是普通人家出来的孩子,他从未提及过自己的家世背景,从未说过他有罗荣这样一位父亲......
今天通文知史就带领大家回望这位英雄短暂却值得我们敬畏的一生,让我们一起回到场那硝烟弥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起瞻仰这位罗副连长的英勇风采......
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击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视频,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自古虎父无犬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一共在越南境内参与过三场战役,但不同的是,前两次中国都是
作为援助的友军进入越南帮助他们抵抗来自法国和美国的侵略,
而第三次则是
面对越南多次的挑衅和侵犯而作出的有力反击。
1978年12月,中央军委面对越南多番挑衅的嚣张气焰,决意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力求速战速决,以此震慑越南侵扰中国边境的狼子野心。
广州、昆明军区,一辆辆装备齐全的军车昼夜不停开往战区,数万名热血男儿从不同的军区向越南进发,与此同时,时任
广州军区总司令的许世友
在临行前夕叫来了一个年轻人。
“
粤宁啊,你毕竟是罗将军的独生子
,真的冲到一线,只怕太过危险,”许世友拍拍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肩膀,继续说道:“你念过大学,身体素质也不错的,不如你就跟着我一起留在司令部吧。”
“将军,保家卫国这样关键的时刻我怎能退缩,而且我想到前线部队里多历练历练,从最普通的士兵当起,我来之前,也是这么跟父亲说的。”罗粤宁也明白许世友的苦心,但还是表明了自己想要去往一线的决心。
许世友看着眼前这个小伙子,
心中有赞赏更有担忧
,但多余的话最终也没能说出口,只是冲着罗粤宁深深地点了点头。
罗粤宁转身离开,心中又回想起决定前往越南参展时与父亲罗荣的长谈。临上战场,已经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罗荣深切地明白此次前去的
危险重重
,
但看着儿子一腔热血的劲头,他也实在不忍让孩子变成一只经不起风浪的海燕。
临别之际,父子二人相望无言,但一切话语都已经在眼神中说尽了。
一去数月,
罗粤宁没有辜负祖国和父亲的期望
,即使只从普通士兵做起,但他凭借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才能,稳扎稳打,
从侦察兵一路成为了副连长。
而对自己有一个高级将领的父亲一事,他也从来未在人前显露过,每每和战友们夜话长谈,他也总说自己只是一个乡下来的普通人。
(直解沙场为国死)
战斗打响后,罗粤宁所在的部队歼灭了大批敌军,但
主场作战的越军深知利用地形打游击战的优势,加之山林中地势崎岖,我方部队的勘探和侦察工作都成了横在眼前的难题。
1979年2月23日,罗粤宁所在的八连圆满完成侦探敌情的工作后正准备撤退,但谁承想狡猾的敌人凭靠着天然的地势遮挡,
竟然埋伏在八连罗粤宁他们撤退的道路上
。
阴险的越军不仅
事先埋下地雷
,甚至还动用了
迫击炮
,眼见着天色渐晚,罗粤宁知道
再胶着下去,生还下去的希望就会更加渺茫。
身为副连长的罗粤宁一面观察地形思考着对策,一面要防范敌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敌军的包围圈也在迅速缩小,罗粤宁看着身后受伤的战友们越来越多,他瞅准敌人火力最弱的一个方向,带头进行突围。
就这样,
罗粤宁以血肉之躯尽可能地掩护着自己的战友们
,一排人冒着枪林弹雨向外突进,但地势稍高的敌人当即就把炮火对准了八连的战士们。
漫天的子弹、纷飞的炮火,
让八连的战士们陷入了更加胶着的苦战。
但众人只听见一声“趴下”,就看到一个身影背起担架上的伤员向包围圈外狂奔——那不正是他们的罗副连长吗!
趴在灌木丛中的一个战士刚抬眼,就看到
一枚子弹穿透了罗副连长的肩胛
,但下一秒,罗粤宁放下伤员,再次奔回包围圈。
八连的战士们嘶吼着,“副连长,掩护自己!”“副连长,回来!”
但罗粤宁不顾汩汩流血的伤口,也不顾战友们声嘶力竭地呼喊,此刻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保护伤兵!保护自己的战友!
他咬紧牙关,第三次折返回包围圈,此时
他的身上不知道有多少弹孔正在涌着鲜血
,终于,
这位英雄倒在了血泊之中。
但他的眼睛,依然注视着自己受伤的战友们......
另一边,始终无法与八连联络上的团部心急如焚,天已经快要黑透了,却还是没有八连的消息。他们连忙派队伍前去支援,最终与原本八连的将士们里应外合,突破了越军的炮火封锁。
八连的战士们被抬回营地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无声地落泪,天还没亮,大家就前去寻找罗粤宁的遗体,当战士们发现他的时候,罗粤宁身上中了四个弹孔,但他依旧保持着转移伤员的姿势,不曾移动。
终于有战士忍不住,开始嚎啕大哭......
1979年,我国撤军回国后。
当罗荣看到自己儿子的骨灰与遗像,那一年,
罗粤宁年仅26岁
,而他的父亲罗荣已经年逾花甲。我们可想而知,面对儿子的离去,他的内心将是多么悲痛。
但罗荣必然明白,“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一个儿子罗粤宁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和一名中国军人最有尊严的归宿。
须知,数十年前,我们的
伟人领袖毛主席
深夜坐在自己的床前,眼含热泪写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时,也是一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痛心境。
那时周世钊曾问过毛主席,为何一定要岸英前往朝鲜作战。
毛主席拿烟的手顿了一顿:“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是主张派兵出国的,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在家国面前,无论毛主席,还是罗荣,他们都将父子身份置于了国家身后,心中万般牵挂,也尊重儿子保家卫国的愿望,他们始终明白,自己的儿子已经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
相比悲伤,相信同为军人的毛主席和罗荣将军,从他们儿子的身上感受到的更多是光荣与自豪——一种为保卫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荣与自豪。
(击碎越南联邦梦)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待越南采取的都是
“同志加兄弟”
式的和睦友好相处方针。抗美援越时期,毛主席还曾对胡志明主席这样说:
“我们是一家人,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多少给多少。”
在50年代的抗法战争中,我国是唯一对越南进行军事援助的国家,我们不仅向越南后方提供了大量军用物资,还派出了一批军事参谋协助越南进行作战。
在随后的抗美战争中,中国更是不遗余力地从军事和经济上多次给予越南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1950-1978年间,我们就向越南提供了
超过200亿美元的援助款项
,还有高达
94.3亿余吨的无偿军需物品
。
但谁成想,越南接受援助后,摇身一变换了张面孔,当局黎笋集团竟然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甚至不惜割让金兰湾向苏联卖好,还大肆破坏中越边境安定,无端制造边境流血事件。
面对如此挑衅,中国政府没有立即明火执仗地作出反击,我们依旧秉承和平外交的政策,提出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争端。但我们的大度竟让越南得寸进尺,自大的越南当局已经发展到了
“谈判不成,劝告不听”
的地步。
事已至此,中国决定不再忍让,我们必须换一种侵略者们可以听得懂的语言与其对话,《人民日报》发表
《是可忍,孰不可忍》
的文章,宣布
对越开战
。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在中越5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万炮齐射轰向越南境内。
很快,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就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了个稀里哗啦。
1979年3月16日,中国宣布达到目的撤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不过,两国边境上陆续的交火并没有真正结束,打打停停,持续了10年。
这一战击碎了越南联邦中南半岛的美梦,也使得苏联企图借越南在南亚立足并进行帝国扩张的野心彻底破灭。
战争无疑是残酷的,战场上枪林弹雨、刀枪无眼,难道我们英勇的战士们不知道不清楚吗?
不,或许正因为他们清楚,才更加甘愿用自己的热血抚平战争带来的疮疤,用热血换来更为长久的和平。
数万个乃至数十万个如同罗粤宁一般的年轻人,他们在战场之上,第一想法不是建功立业,而是
保家卫国
,
保护自己热爱的祖国和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民。
“人固有一死,死有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千千万万个如罗粤宁一样的年轻人,是为了国家而死,为了民族而死。他们死得其所,虽死光荣!
是他们推动了国家和平与发展的滚滚车轮,是他们用宽厚的臂膀扛起了历史的使命。他们不怕牺牲,他们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值得后辈永远敬畏!
今天通文知史带领大家一起缅怀了罗粤宁——这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雄的风采,更看到了他的背后更多相似的英雄缩影。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支持一下吧,咱们下期再见!
毛主席罗荣罗副罗粤宁越南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相关文章
- 2024-11-04老人去部队看自己儿子,士兵没敢让他进,师长:这是我们贺健将军
- 2024-11-04自卫反击战,连长中枪身亡,军区副参谋长迎接骨灰:他是我的儿啊